划拨土地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收益还原法
确定土地收益时,应考虑因权能受限造成的划拨土地收益与出让土地收益的差异。
确定还原率时,应考虑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限制、使用行业限制等的影响。
在原出让土地还原率基础上再提高1个百分点,作为划拨土地收益还原率。
市场比较法
选择划拨土地比较案例时,主要来源于政府实际划拨供地案例,选择实例时可不考虑供后实际用途,不可用出让案例。
科学选择划拨土地比较案例,确保比较实例与估价对象类型相同。
成本逼近法
选择正常的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及合理的利息、利润。
选用客观的土地取得及开发成本数据,包括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税费、利息、利润等分项。
剩余法
注意在划拨土地上开发的不动产,其销售具有严格受限性。
通过评估出让土地使用权价格扣减土地增值的方法测算划拨土地价格,应科学的确定土地增值。
公式地价系数修正法
利用公式地价系数对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进行修正。
综合法
结合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要点
权能限制:重点考虑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权能限制对价格的影响。
市场数据:选择与估价对象相同类型的比较实例,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供地案例。
成本数据:选用客观的土地取得及开发成本数据,合理确定土地取得费。
土地增值:对于未公布土地增值收益的地区,估价机构可在满足数理统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案例和技术路线测算土地增值收益。
法律依据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八条。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评估过程
信息收集:
收集划拨土地的详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用途、面积、地貌、基础设施等。
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划拨土地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市场调查:
如果使用市场比较法,收集类似地区和类型的土地交易数据,用于比较分析。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土地的特点、地理位置、市场趋势等。
估值计算:
根据选择的评估方法,进行估值计算,例如根据市场比较法确定市场价值,或者根据成本法和收益法计算土地的价值。
报告编制:
编制详细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评估方法、数据来源、估值计算过程、评估师的意见等。
审查和确认:
审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估值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报告提交:
将评估报告提交给划拨土地的委托方,以供决策和补偿。
以上是划拨土地评估的常用方法、技术要点及评估过程,供您参考。